市市场监管局“五字工作法”推进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建设
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合”“人”“质”“管”“新”五字工作法持续推进黄山毛峰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合”作先行,深化协同保护。出台《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黄山毛峰茶)项目建设工作方案》,与农业农村、文旅、商务、海关等多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形成监管、服务、推广“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二是“人”才保障,建立专家队伍。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并建立31人的地理标志保护领域专家队伍,为黄山毛峰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50余次,开展茶艺师、评茶员等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
三是“质”量为本,坚守产品品质。充分发挥黄山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和合肥海关技术中心(黄山)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构建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标准制修订、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黄山毛峰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2025年以来我市茶叶抽检72批次,检测结果均合格。
四是“管”理提升,促进产业发展。建成安徽省首个茶叶数字化管理平台——黄山市茶产业大脑,涵盖产品防伪溯源、数字茶园精细化管理、茶业资源要素整合等多项功能,累计收录茶农信息20.7万户、茶企主体384家、核定茶园总面积达85万亩,实现全市覆盖。
五是“新”为突破,打造特色亮点。全市累计建成茶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5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9个。建立用标企业档案,开发市市场监管智慧监管平台,对121家黄山毛峰茶用标企业实行科学有效的分级分类监管,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