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镇: 特色美食成了富民产业

作者:钟 伟 发布时间:2025-07-01 08:19 信息来源:休宁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茶干不咸,吃了玩玩;茶干不丑,正好搭酒……”在休宁县五城镇,米酒和茶干既是传统特色美食,又是富民振兴的“香饽饽”。

6月19日,记者走进休宁县五城镇将军米酒厂,墙面上“做事先做人 好人做好酒”十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将军米酒厂的企业精神,也是五城米酒人的无声宣言。

走进办公室,酒厂负责人洪鑫正在桌前整理货单,长桌左侧的货架上,摆放着10余款米酒新品,有气泡米酒、桂花米酒、黑米酒、水果味的米酒……

“以前的五城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米酒,米酒对于本地人来说,只是寻常物,但在农文旅融合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米酒的传统酿造技艺和文化传承却藏着极大商机。”洪鑫告诉记者,五城米酒历史悠久、传承千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企业在坚守五城米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积极研发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的米酒新品,公司2023年销售米酒120吨,2024年增长到200吨。“从市场反馈来看,我们的转型探索无疑是成功的。”洪鑫说。

在五城镇西田村,省级重点产业项目——五城米酒产业园及酒旅融合项目正在进行地基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建设五城米酒产业园,二期建设200亩原料示范基地,三期建设农、酒、旅、研一体化系统。

与米酒齐名的五城茶干是中国四大品牌茶干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溯率水到五城龙湾。当地百姓贡奉茶干迎驾皇上,乾隆尝之,顿觉两腮生津,唇齿留香,赞不绝口,遂趁兴用随手把玩的一方印石在圆饼状的茶干上按下一道深深的无字印痕,无字之印即为口,寓意“有口皆碑”。从此,龙湾人便将原先的圆形茶干按照皇帝的印章形状压榨成正方形,世传至今。五城茶干也由此声名鹊起。

作为五城茶干龙头企业,黄山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秉承“决不允许添加防腐剂”“决不允许半粒转基因大豆进入公司”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守五城茶干手工制作技艺,旗下的“龙湾”品牌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安徽老字号”。(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成功获选航空食品供应商,年产值3000余万元。公司新推出的黑豆茶干,不仅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还极大提升了豆制品的经济价值,“联农带农”效应明显。“龙湾”牌系列豆制产品更是被列为振兴农业经济的“国家星火计划产品”。

“我们通过茶干博物馆、旅游研学、豆腐宴等,推广茶干文化,做强茶干产业。”公司负责人洪光明介绍,通过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输出,近两年公司相继同江西景德镇、浙江开化等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仅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还极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行走在五城镇街头,米酒铺和茶干作坊林立。虽是雨天,仍有许多市民游客前来购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五城镇坚持打好生态牌、文化牌、旅游牌,大力实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活镇”发展战略,围绕五城茶干、五城米酒等优势传统产业,制定出台《休宁县五城镇茶干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在镇域范围内打造“一带、一心、三区”的豆制品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推动镇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五城镇共有茶干加工企业、家庭手工作坊400余家,其中年产值3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3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仅茶干加工业产值就达2.97亿元。

五城镇党委书记程军勇表示,五城镇历史悠久,茶干、米酒等特色产业久负盛名。古之五城,是皖浙赣三省交汇处的重要集镇,龙湾码头通达杭州、婺源等地,将本地特有的美食运往各地;今之五城,站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强镇的新风口,将进一步深挖农业生态休闲、文化传承、旅游观光等功能,围绕茶干和米酒打造“旅游+美食+文化”等新型业态,坚定走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