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平东社区:“小公约”激活基层治理“大能量”

作者:章勤 发布时间:2025-10-14 08:21 信息来源:黄山区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近日,省委社会工作部公布全省 “百佳”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名单,黄山区甘棠镇平东社区居民公约成功入选,成为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居民公约。早在2020年,平东社区就以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形式初探治理路径,斩获省级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在此基础上,社区坚持“群众主体、因地制宜、德法融合”原则,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徽州传统家风美德,将法治精神、德治内涵、自治智慧深度融合,创新推出新时代九句话居民公约,探索出“公约引领、多维共建、文化润心”的治理新路径,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见实效。

民主共商:聚民意,凝共识?

公约修订始终坚持“群众的事由群众说了算”,严格遵循“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定”程序,推进1.0版“三字经”公约升级。社区先后召开居民代表议事会4场,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覆盖辖区3000户居民,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社区两委逐条梳理研究,既保留尊老孝亲、邻里互助的徽州传统美德,又创新融入文明新风、基层治理议题。最终形成新版的“九句话”公约文本,既有“家里头,心要齐”的乡音俚语,也有“公共地,保清洁”的现代规范,实现徽州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有机统一,让公约真正“源于群众、服务群众”。

多维施策:强执行,见实效

为确保公约从“纸上文字”变为“行动自觉”,社区构建起“宣传+监督+激励”三位一体落实机制。

广宣传:通过设置公约展板5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依托“网格员+志愿者”开展“公约进万家”入户宣讲活动,实现辖区居民全覆盖。组建“银发宣讲团”,编排快板书、情景剧等文艺节目在广场展演,寓教于乐的传播方式让公约精神深入人心。如今,“空调冷凝水定向排放”“楼道杂物及时清理”等细节规定已成为多数居民的自觉行动。

重激励:创新推出“公约积分”制度,将公约履行情况与积分制管理深度融合,建立涵盖环境卫生、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维度的评价体系,居民通过参与公共事务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享受优先评优资格,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已表彰“优秀志愿者”“最美楼栋长”等3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回馈活动10余次、积分兑换活动8次,惠及居民300余人次。

严监督:组建老党员、退休教师组成的“银发督导队”,定期巡查楼道堆物、井盖隐患、飞线充电等问题,累计整改隐患20余处;针对养宠不牵绳、绿化带种菜等高频问题,设置“红黑榜”公示,以正向引导+反向约束推动公约执行,形成“守约光荣、违规羞愧”的良好氛围。?

文明新风:润民心,焕新颜?

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载体,居民公约正持续释放治理效能。社区依托公约凝聚的合力,成功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楼道粉刷、绿化改停车位等民生实事落地,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此外,社区还将落实居民公约与居民议事有机结合,通过“四合院议事会”“素芳调解苑”“小司驿站” 等自治平台,打造“专题沙龙”项目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成功调解邻里纠纷8起、为4个小区引进物业、办结 12345 热线诉求20余件,办结率达95%,推动柔性化解与依法治理深度融合。如今,社区绿化带种菜、消防通道违停等现象显著减少,宠物牵绳率提升至 90% 以上;聚焦“一老一幼”,公约催生出“窗帘之约”“爱心妈妈”“素芳帮帮团”等特色项目,居民自发组建6支功能型志愿服务队伍,年均开展助老扶幼、环境整治、理论宣讲等活动20余次;在居民公约引导下,社区涌现出“最美家庭成员”“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20个,开展“家风家训分享会”5场,居民实现了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文明新风成为幸福生活的“加分项”。

从“三字经”到“九句话”,从“公约”到“共悦”,从单一文本到治理体系,黄山区平东社区用“小公约”,串联起日常的烟火气,为社区治理与文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正如社区负责人所言:“小公约连着大民生,只有把准群众脉搏、接足乡土地气,才能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接下来,社区将继续以居民公约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培育文明新风的重要载体,激活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共治力量,促进居风民风持续向好,以“小公约”提升基层治理“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