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五城镇西岸中心村:省级中心村的“内外兼修”建设之路
漫步在省级和美乡村西岸中心村,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错落有致,清澈的溪水环绕着村庄流淌,休闲广场上老人孩童欢声笑语。今年来,西岸中心村以“规划引领、生态优先、文化铸魂、村民参与”为抓手,在人居环境整治、特色节点打造、乡风文明培育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建设路径。
绘就和美乡村“施工图”
西岸中心村坚持 “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因地制宜” 的规划原则,邀请专业团队结合村情地貌编制建设方案。通过召开2次户主会、1次村民代表大会,收集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等建议20余条,建立“党员户+农户”结对机制,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房前屋后杂物70余处,拆除无功能建筑10余处、露天旱厕20余个,为村庄建设打开发展空间。
打造生态宜居“新图景”
以“五清一改”为突破口,西岸中心村累计清理陈年垃圾80吨、河道淤泥30吨,拔除废旧电杆15根,完成“三线整治”2000余米。利用旧砖旧瓦等本土材料改造“五小园”20余处,在闲置地块打造生态停车场2处、长寿泉1处,新增绿化面积300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建污水管网1800米、污水处理终端3座,改建卫生厕所26户,实现生活生产污水全收集。
激活传统村庄“新内涵”
深挖村域历史文化底蕴,以“古村记忆”为主线打造特色节点,沿主干道绘制15处主题墙绘,展现特色茶干、米酒文化风情。依托“生态美超市”“信用积分超市”,将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纳入村规民约积分体系,累计评选“积分示范户”10户、乡风文明“六好户”17户,通过“红黑榜”公示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走出强村富民“新路径”
立足资源禀赋,自2022年以来村集体累计流转300余亩撂荒地,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规模种植、科学管理,优先聘用50余信用户,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收20余万元。同时与本土企业将军米酒公司进行村企合作,打造米酒自有品牌“星印兴洲”,建立自主销售渠道。“现在村里环境好、产业兴,年轻人都愿意回来创业了!”村民李大哥望着家门口的蔬菜大棚感慨道。
如今的西岸中心村,既有粉墙黛瓦的“面子”,更有民生福祉的“里子”。下一步,该村将持续深化“和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数字化治理升级、文旅品牌打造,让古村焕发新活力,为全市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西岸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