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山水丨共饮一江水
在安徽黄山的群山环抱间,率水自休宁县流口镇出发,一路蜿蜒向东滋养着皖南的灵秀山水,于屯溪黎阳镇汇入新安江,再流向浙江千岛湖,最终融入钱塘江。十多年来,得益于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世代生活在流口镇的人们明白:身边这汪清水,是他们最珍贵的家底儿。守护好一江之源,日子才更甜。

盛夏的率水有着新安江源头最动人的风景。河水清澈见底,映衬着两岸青山,岸边绿树成荫,鸟鸣清脆婉转,引来不少前来避暑游览的游客。
游人渐多,村里的“生态美超市”生意也红火起来。不过,这家超市还承担着一个特别的任务。
每周二,流口镇流口村党总支副书记谢雅妹都要来生态美超市,看看物资还够不够,帮村委给村民兑换物品。一本兑换物品登记册,密密麻麻的记录见证了村民们“垃圾变现”的热情,肥皂、洗洁精、盐、抽纸、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都可以在这换到。
流口村生态美超市
李白笔下的新安江“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连绵359公里的这条江,不仅是跨越皖浙两省的河流,更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2012年,浙江与安徽在新安江启动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这是一场保护清流的“对赌”: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
如何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作为新安江最大的支流和源头,率水必须走在前头。为了鼓励村民们守护身边的绿水青山,2016年,流口镇流口村率先办起了“垃圾兑换超市”,让村民用分类收集的垃圾换取生活用品。
谢雅妹说,原先随意丢弃在路边的烟头、塑料袋、塑料瓶等垃圾,村民如今会自觉收集起来,“现在我们村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动植物种类也越来越多,经常能看到猴子、鸳鸯、白鹳,隔三差五都能听到山上麂子的叫声。”
村民正在用垃圾兑换生活用品
生于斯长于斯的谢雅妹,对率水有着最深的记忆,儿时记忆里的河还是另一番景象:“90年代的时候农药瓶、塑料袋乱扔,水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干净,水上漂浮物也多了,村民不敢到河里洗菜洗米。”
如今的率水两岸植被丰茂,水质清亮透彻,消失了40多年的白条、军鱼乃至大鲵(娃娃鱼)重现踪迹,越来越多野生动植物以此为家。
谢雅妹说,村里还积极推广生态美种养殖模式,降低率水河的面源污染;采取禁渔和增殖放流,保护水里的鱼群;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改善河道周边环境,“这些都让家门口的率水河越来越美”。
率水河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流口村的老乡们对这句话体会最深。茶叶,是当地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把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绿色财富”,村里持续推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立竿见影:茶叶品质好了,价格涨了,乡亲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漫步率水河畔,碧绿的茶园与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相映成趣,绘就一幅诗意的山水画卷。
谢雅妹说,除了茶叶,流口村还依托好生态发展起菌菇和西瓜轮作,今年村里种的晚熟美都西瓜就快上市了,因为品质好,已经被预订一空。
流口镇绿色茶园
昔日的流口镇,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优越的生态环境为这个山镇聚拢了人气。2024年,邢浙献被这里的满目苍翠深深吸引,带着团队在率水河畔将一栋闲置楼房打造成了精品民宿。如今一期已投入运营,今年暑期一房难求。
火爆的预订给了邢浙献更大信心。目前,民宿二期正加紧建设中,未来将提供集文化休闲、度假和品尝当地有机美食于一体的综合服务。
率水河畔的民宿
自2012年起,皖浙两省接续开展了三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与升级,正从最初的“同护一江水”,走向更广阔的“携手奔共富”。
涓涓山泉汇聚成河,奔涌向海。在一水之源的流口镇,人水和谐的故事,依然在清澈的率水中缓缓流淌。
群山环绕的率水河